云南,在中国和世界,都是美丽而令人神往的地方。四千多万年前开始的喜山运动,造就了云南特殊的地貌和气候条件。云南北连青藏高原,南接东南亚,横断山脉从青、藏、川高原直下,贯通滇西,南抵缅、老、泰、越;三江并流,河谷深切,境内高差6千多米,气候垂直分异,从寒带连续变化到热带,占全国5%的土地,有50%的物种,动植物五彩缤纷。发源于青、甘、陕、川的黄帝的后裔羌人南下,与发源于当地的百越、佤、崩龙、克木人相互融合演化,形成了25种民族。自然景观资源,生物资源,社会文化等人文资源极其丰富。将这些资源雕凿,加工、修饰、组合、组装,使之形成单体的或综合的文化单元,向国内外开放,展示、交流,提高云南国民的文化素质,提高云南的知名度,在新世纪、新千年推进云南现代化建设、弘扬中华文化,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在`99世博`会后,作出战略抉择,在国家经济开发向西部战略转移的大机遇中,把绿色产业作为云南建设的主攻方向。同时决定要把云南建成文化大省,为旅游提供更丰富的资源,推动旅游产业的发展,这无疑是一个高瞻远瞩的具有深刻战略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正确选择。
茶树起源云南,汉末开始商品生产,“西蕃之用普茶已自唐时”,唐樊卓的蛮书说“茶出银生城界诸山,宋、元、明持续稳定发展,清代一度达到鼎盛,茶为“滇之所产以资利赖者也”。也就是今天所说的支柱产业。云南现为全国仅次于福建、浙江的第三大产茶省。千百年的茶叶生产、加工、营运、饮用、食用,数十种民族参与和创造,历史淀积、汰选,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云南茶文化资源。这些资源村料中,有的已是现存的文化单元,有的却还是原始素材,须进行人工雕凿,加工开发,提升,功夫不大,即可上升成文化。建设云南文化大省,茶文化建设当是题中应有之义,茶文化应是首选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一个优秀成份,加以弘扬光大,既是客观需要,又是历史必然。
本文将就云南茶文化的特征作一介绍,并向云南省党政领导、国内外茶人、茶文化人、茶文化建设者,推荐云南茶文化资源开发设想的八大基地。
一、 云南茶文化和茶文化资源的主要特征
云南茶文化除了与中华茶文化的共性之外,还有云南自身的个性或特征,它们是:
1、本源性 茶树起源、茶树驯化栽培,茶树自然传播的研究,今天茶的世界分布,是茶文化的根本。茶出中国,中国的西南,西南的云南。据作者通过对古地理古气候、古生态环境的学习研究,认为茶树在3—6千万年前的原始起源地是在滇、川、藏、缅交界的云南三江地带。最先沿三江传播,随着喜山升高,地质断裂的形成,冰川的发展,赤道南移,茶树被冰川南掩,在三江中游定居繁衍,完成种类多样化,后期红河、红水河亦加入了传播,最后,构成了以三江地带这个扇柄为原点的辐射南中国和东南亚的沿扇形河流的扇形自然分布。
茶,“发乎神农”。神农时期是一个传说时期。人们估计,神农时期约为一万至一万五千年。神农是人类由狞猎为主转向采集进而走向原始的农耕的时代。究竟是哪方的神农发现了茶树并将它栽培驯化成家种的茶树,到1992年前,这还是一个迷。1991年在澜沧江岸边的帮崴村发现了人类驯化茶树的活的物证—帮崴过渡型古茶树,全国知名专家前去论证鉴定,认为这株茶树是介于野生与栽培之间中间类型,它证明茶树起源与茶树驯化地理同源。
云南在汉末诸葛亮平定南中之后,行政上有现代的自治意味,推行先进的腹地农业,教民发展茶叶,轶事、故事颇多,滇南诸民族的房子屋顶以孔明帽造型,七月采茶要祭茶祖,世代相传,延续至今,这些,都是云南茶文化的特殊内涵。追本溯源,茶文化,从云南开始。
2、多样性 云南地貌复杂,地形多样,山川景物多样;民族多样,带来民风民俗,风土人情多样;生活环境与生产条件多样,导致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崇尚信仰的多样,因而对茶的生产加工、饮用、食用以及茶在社会交往中的意义和重要性也不一样;云南茶树品种多、茶类多,等等,这些自然的多样性和人文的多样性与茶的多样性相结合,构成了茶文化资源的多样性和云南茶文化的大观园。
3、民族性 中国有56个民族,云南有25个民族,除了汉、彝、藏、回、壮等族与其它省区共有外,均为云南特有民族。几十种民族共同在一块土地上繁衍生息,既为云南这块土地注入了勃勃生机,又显示出万种风情和五彩斑斓的文化特色。他们各自努力,为建设云南这美丽的家园,用他们的双手,按各自的方式种茶、制茶、饮茶,繁荣云南茶业经济,从各自角度认识观察体验茶在社会实践中的地位功能和意义,赋予茶的各种文化内涵,拓开茶的哲学义理,创造了精美绝伦歌舞音乐,形成了民族茶文化,跨进了高层文化境界。民族的优秀创造将是永恒的,因为民族茶文化的内部核心,携带各民族的信息,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云南民族茶文化将永葆青春,并随民族的社会发展而发展完善上升,历万世而不衰。
4、人与自然的和谐性 云南茶树商业栽培,迄今已有1700多年,但直到新中国成立,一直是把茶种在森林里,清.阮福《普洱茶记》说:“入山作茶者数十万人”,说是“入山”,不是进园。茶树与乔木阔叶大森林同处一地,借森林庇护和森林土的滋养,生长发育,茶树不受阳光直射,茶园没有水土流失,千百年不施农药肥料,免耕栽培,茶叶质量特佳。茶林的树木,相约不得随意砍伐,反过来又保护了森林,创造了人们生产生活的优越生态环境,免除了洪涝水旱之灾。这种混农林生产系统和土地利用管理方式,就是今天我们追求的茶叶生产生态化、有机化和可持续发展,充分体现了各民族的高度智慧和对自然环境的深刻认识,体现了他们的生态观,创造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优秀模式,这是一种高层次的生态古文化的延续。这就是科学的古朴,古朴的科学。如今,这数十万亩茶园仍在经营,成了中国不需监控不需颁证的有机茶基地。
许多兄弟民族对茶崇拜,甚至把茶与本民族的繁荣昌盛联系起来,认为茶是永不枯竭的富源和吉祥幸福的象征。从心理上观念上,人与自然在茶上得到了和谐统一。
5、国际性 云南与东南亚缅、老、越山水相连,边界线长达3207公里,与泰、柬相距甚近,汉藏语系的藏缅语族与南亚语系的孟高棉语族相互交融,民族相通、风情趋同,佛教文化,同宗同脉。云南的民族茶文化能被他们认可认同,接受欢迎,因而在中南半岛,具有国际性。发展云南茶文化,让中华茶文化走出国门,云南乃是一便捷通道。
来源:云南普洱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