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资讯>> 资讯详细

云南:易武乡着力提升普洱茶品牌

发布时间:2010-02-22 08:58:14  734次浏览
     近年来,西双版纳勐腊县易武乡因地制宜,以“三个一”为载体,护好古茶园,整理好普洱茶文化,规范普洱茶加工,不断提升普洱茶品牌,抓好普洱茶特色旅游,确保普洱茶产业以及由普洱茶衍生的特色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   
    保护古茶园 
    据勐腊县茶叶协会的普查,易武乡是勐腊县乃至全州古茶园面积最大的乡镇之一。目前,全乡有古茶园面积两万亩。前几年,由于茶叶价格暴涨,不少村民竭泽而渔,把一些古茶树主干直接砍下采摘嫩叶,对古茶园造成极大的损伤。为了有效保护这些古茶园,易武乡制订了《古茶园保护条例》,条例与各村寨《村规民约》相结合,积极开展对古茶园的抢救保护工作,认真总结以往保护工作中的宝贵经验,进一步落实保护措施。对古茶园(树)生长的村寨以普查为依据,明确管护权利及责任。针对古茶园古茶树附近都有村寨的特点,易武乡采取分片包干责任到人的模式,护好老茶园,强化对古茶园(树)的有效监护。采取:一人一棵老茶树、一户一丛古茶林、一村一片古茶园等“三个一”的管理模式,做到了责任到人、权利到人,确保树树有人爱、片片有人管。对古茶园分布的村寨,乡政府及有关管理部门工作人员进行古茶园知识及其除杂木、除杂草、培土、栽植、除苔藓、除寄生等古茶园保护相关知识的培训,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古茶园保护的宣传活动,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到对古茶园保护活动中。 
    整理普洱茶文化 
    易武乡拥有宝贵的自然文化遗产,以“七子饼茶”为代表的普洱茶传统制作工艺传承至今,并遗存数百里的茶马古道和民初的石雕、石刻、石碑、木匾,并有为数不少的与茶有关的政府文书,积累下来的与普洱茶有关的实物十分丰富。   
   为了挖掘整理与普洱茶有关的文化,易武乡依托一个资料库,整理好每一件古文物、打造好一批普洱茶古文化的“三个一”方式,把这些与普洱茶有关的文物进行有效的挖掘、整理、保护。专门组织工作人员对辖区内的古庙、古碑、古桥、古井、古茶及其它实物进行了普查,对不可移动的文物进行登记造册,做出文物标签。该乡还筹措资金55万元,按照修旧如故的建筑要求,在茶马古道的原址修建了一个关帝庙原址,修建了占地350.31平方米的中国普洱茶古六大茶山茶文化博物馆。馆内共收藏石刻碑文10件、石刻图案5件、木匾5块、清代字据契约12份,当地百姓祖传的制茶、泡茶、马帮驮运茶工具等杂件190件,各茶庄、茶号生产的茶叶样品122份,有关茶文化历史的书籍18本,合计362件。
    规范普洱茶生产  
   为确保茶叶质量安全,易武乡采取把好一个生产关、把好一道质量关、把好一个市场关的“三个一”举措严格规范普洱茶生产。按照茶叶生产条件的要求对全乡所有小作坊进行检查,要求达到“QS”认证的生产标准,并办理“QS”认证后方可生产,否则责令停产整改。目前,易武乡51家茶叶生产小作坊,已有30家通过“QS”认证评审,其余21家已按茶叶生产条件要求加强整改。 
    该乡要求生产茶叶小作坊批量进购原材料时,原材料必须通过“QS”认证或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有产品随货检验报告单。对生产的茶叶进行抽检,产品达标方能上市销售。产品不合格的责令整改。茶叶上市后,开展市场监督检查活动,检查获证小作坊是否按要求包装标识,产品是否有经验报告单,产品包装计量是否符合要求、是否过度包装等;对未获证小作坊,则检查是否乱打“QS”认证标志等。对有质量问题凝点的产品进行抽样核实,不留质量安全隐患。设立茶叶质量举报箱,要求广大群众增加茶叶质量监督管理的自觉性,努力维护易武普洱茶的良好声誉。
    搞好普洱茶宣传 
    为了传承好普洱茶文化,从去年起,易武乡定期开展一次茶艺比赛活动、开展一次大型采访活动、开展一次向外推介活动等“三个一”活动搞好普洱茶宣传。通过一系列宣传报道,全方位、多角度,宣传了易武乡茶马古道文化。 
    2008年底,易武乡从事茶叶种植生产农户2325户,茶农人均收入2700元,全乡农民生产生活得到极大改善和提高。目前,全乡95%的农户建盖了瓦房,摩托车、汽车、小轿车、现代音响、现代通信设备进入了越来越多的农村家庭。农村交通、通电、通水等生活条件不断改善,昔日贫穷落后的山区农村,今日成了蓬勃发展的普洱茶之乡,为山区农民科学致富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树立了良好的典范。
中国.云南勐海易武同庆号茶庄 技术支持:昆明南众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勐海工业园区 Email:tongqinghao@126.com
联系人:张 琴   联系QQ:522517458   电话:13708618668